1 / 5
32岁中产身陷生育补贴困局:10万补贴够买两年进口奶粉,却填不满40万养娃黑洞!
91人浏览· 0评论
2025-03-25 15:09:31 最后更新
分享
32岁中产身陷生育补贴困局:10万补贴够买两年进口奶粉,却填不满40万养娃黑洞!

32岁的她做餐饮生意,丈夫是大学老师,两人年收入20万,看似当地中产的生活却被“三胎焦虑”撕开裂缝。“婆婆一直希望我能再多生一个,之前觉得会给家庭造成更大的压力,可政府给三孩补贴10万,学区还能全市选……”她盯着卫健委官网的补贴政策,手指在计算器上敲打:生三胎能拿10万,但养到五岁至少要花40万。

这不是王莉一个人的困境。2025年呼和浩特推出中国最激进的生育补贴政策:一孩1万、二孩5万、三孩10万,教育、住房、医疗层层加码。政策发布48小时内,#呼和浩特生育三孩发10万#冲上热搜,5000万阅读量背后,是一场关于生育公平与效率的全民辩论

应对人口持续下降,地方加大生育补贴

呼和浩特市卫健委官网近日发布落实《关于促进人口集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育儿补贴项目实施细则及服务流程。

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家庭与老龄健康科科长张洪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确保不同孩次家庭均能享受生育补贴,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生育补贴对生育率的拉动作用。同时,基于对不同孩次家庭的生育成本、生育意愿等因素的综合考量,设置了阶梯式的补贴机制,在普惠的基础上实现精准施策。

直接发放育生育补贴目的在于激发生育潜能,背后直指我国持续走低的生育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中国全国出生人口数为902万人,人口出生率约6.39%,较2022年相比,减少了约54万。这是自2017年后连续第七年出生人口呈现下降趋势,且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出现人口负增长。

自2016年1月“全面二孩”、2021年5月“三孩政策”实施后,为鼓励生育我国各地政府都陆续推出了生育补贴政策。据39深呼吸统计,目前已经有23个省份、超过30个地区实施了生育补贴制度。

◎ 呼和浩特市最新阶梯式育儿补贴政策,因补贴标准居全国前列,成为热搜。/ 图:百度截图

以重庆为例,仅2025年1-2月,就已累计向全市20575名女职工支付生育津贴超2.57亿元。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政府需要用真金白银消解生育后顾之忧!”

除了给与现金支持外,各地政府这几年在入学、住房和出行等政策上也开始向二孩、三孩家庭倾斜。

呼尔浩特此次出台的政策除现金补贴外,表示在义务教育阶段二孩入学“幼随长走”“就近择优”,三孩及以上孩子入学可在全市自由选择。

2024年11月,湖北武汉市印发文件,从发布日起到2025年3月31日止,在武汉市新城区(含长江新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此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已生育二孩、三孩的本市户籍家庭,分别一次性给予6万元、12万元的购房补贴。

2024年底,上海印发《关于开展“生育友好岗”就业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支持用人单位将工作时间可弹性安排、工作方式灵活、工作环境友好的岗位设置为“生育友好岗”,原则上提供给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劳动者。今年3月16日举行的成都春季大型人才招聘会,首次提供“生育友好岗”岗位。

29岁的武汉人柯鹏之前算了一笔账,多生一个孩子,请月嫂、买奶粉等至少要增加约7000元人民币的家庭开销,“靠政府的经济补贴显然并不够用,但这些生育支持政策可能会打动我。”柯鹏说道。

一胎、二胎、三胎福利政策区别对待,引发争议

政策狂欢背后,争议随之产生,不少人质疑为何各地对二孩、三孩支持幅度更大?反而忽视了一孩家庭。

39深呼吸查阅资料发现,目前除呼尔浩特外,仅有山西吕梁颁布政策表示2025年1月1日起生育一孩的家庭可以享受2000元补贴。深圳市的育儿补贴管理办法征求意见时曾经提到(并未落地),生育一孩,可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另外每年发放15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除此之外,大部分城市的育儿补贴范围只有二孩和三孩。

“这就像给跑马拉松的人发奖金,却只奖励最后冲刺的那几步。”人口学家黄文政指出。

◎ 2023年9月,天门出台《关于鼓励生育的五条政策措施》,之后出生人口数量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 图:湖北省天门市政府

但政策设计者显然深谙行为经济学。主要是由于二孩、三孩比例在总生育人口中的占比比较低,给这类家庭发放更大的生育补贴不会给当地的财政带来太大的压力。“此外,从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多孩家庭原本就有生育意愿,补贴更能刺激需求。” 黄文政说道。

但现实远比理论复杂。《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4》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一孩总和生育率跌至0.509,意味着每2个育龄女性只有1个选择成为母亲。在江西省某地妇幼社会调查中,32%的未婚女性直言“彩礼28万+婚房首付50万,结婚都难,何谈生育”。这种断层正在动摇人口基本盘:东吴证券预测,若一孩率持续下滑,现有生育激励政策将在2030年前后失效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的警告振聋发聩:“把一孩当‘默认选项’是致命误区。我们在浙江调研发现,生育津贴每提高1万元,一孩意愿上升7%,但三孩仅升2%。”

更尖锐的矛盾在于公平性——在南昌市青山湖区民政局,刚领完结婚证的90后夫妻陈昊苦笑:“我们连婚房首付都没凑齐,三孩家庭却能优先摇号公租房,这算不算惩罚晚婚晚育?”

不少人担心,如果连最基础的生育意愿都保不住,鼓励多生只会加速人口雪崩。

育儿补贴面临落地难题

一个新隐忧已经浮现: 生育补贴面临落地难的问题

根据2023年沈阳市印发的《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中,对夫妻双方共同依法生育三个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三孩每月可收到500元的育儿补贴,直到孩子三岁为止。

当年刚刚生下三胎的张丽丽随即进行了咨询和申请。最后得到的答复是,由于张丽丽本人不是沈阳本地户口,所以即便孩子和老公是沈阳市户口也无法领取。

同一时间在湖北天门市,三孩家庭陈先生的账本上记录着这样一笔支出:2023年新生儿9850元住院费、1.2万元早教课程、3.6万元学区房首付......而政府承诺的26.14万元补贴,至今只到账7万元。“这笔钱够买两年进口奶粉。”他的无奈折射出政策执行的现实困境。

据39深呼吸了解,目前各地自行探索发放的育儿补贴标准并不一致,部分地方的补贴金额较低,而且申领条件中对夫妻双方户籍、社保缴纳情况、新生儿出生时间有较多限制。

◎ 育儿补贴之外,针对就业、教育、医疗等系统性育儿政策支持被认为更值得期待。/ 图:123rf

此外,即使是符合条件的二孩、三孩家庭,目前已经领取到相关生育补贴的家庭也不多。除一些城市相关政策文件尚在征求意见外,也有很多家庭尚未知晓最新补贴政策,或是提交相关审核材料后仍在等待补贴发放。

相关数据显示, 全国育儿补贴实际兑现率不足60%。以深圳为例,2023年《育儿补贴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一孩补贴3000元/年,三孩1.5万元/年,但政策落地已过去三年,相关部门始终以“等待国家统一部署”为由拖延。

深夜的王莉最终关闭了政策页面。“除非公司取消‘35岁职场天花板’,否则谁敢停工三年生三胎?”她的困惑指向更深层矛盾:生育率保卫战从来不是一道数学题,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中国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史毅表示,生育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选择的问题,还涉及家庭成员、社会环境以及用人单位等。生育友好,不仅是针对生的友好或育的友好,还涉及对婚的友好,对养的友好等。

国家卫健委内部人士透露,2025年或将推出“父亲育儿假强制化”、“企业生育减税”等政策。但正如王莉的丈夫所说:“如果幼儿园下午三点放学,爸爸请假接孩子却被裁员,再多补贴也是空中楼阁。”

当呼和浩特的月光照在婴儿床上时,这个时代的父母们等待的,或许不是一摞现金,而是一个让人敢生、能养、愿育的未来。

第三代试管婴儿
【温馨提醒】如需了解更多关于第三代试管婴儿的费用、成功率、生男孩、多囊、卵巢早衰等疑问,可添加屏幕下方微信,生育顾问24小时在线解答。

大家都在搜

文章
问答
案例
同城
展开全部
医院
医生
区域
话题
展开全部
展开全部
展开全部
孕妈帮 > 知识 > 育儿知识

直营医院节省30%的总费用和50%的时间

18144811916
点击复制微信号

好孕交流群

生育群聊

8274姐妹在线,互帮互助,早日上岸

高龄试管婴儿交流群

附近 242 人正在讨论

卵巢早衰试管婴儿交流群

附近 773 人正在讨论

大龄试管助孕攻略群

附近 618 人正在讨论

绝经生子互助交流群

附近 289 人正在讨论

染色体异常生育经验群

附近 571 人正在讨论

子宫内膜薄备孕交流群

附近 611 人正在讨论

失独再生育互助交流群

附近 117 人正在讨论

三代试管婴儿助孕交流群

附近 683 人正在讨论

多次流产备孕经验分享群

附近 967 人正在讨论

未婚生育经验互助群

附近 745 人正在讨论

四代试管婴儿技术答疑享群

附近 590 人正在讨论

子宫粘连备孕经验交流群

附近 479 人正在讨论

大龄备孕经验分享群

附近 732 人正在讨论

试管婴儿专家免费答疑群

附近 921 人正在讨论

包成功(先成功后付款)答疑群

附近 216 人正在讨论

分享到